家乡改革开放30年:从繁荣到荒废,一切都变了!

admin未分类0

改革开放以来,家乡发生了如何剧变? 近30年来,我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公共基础设施的改善是最明显的一点。
曾经的土路如今都被铺上了水泥,大大提升了交通便利性。
然而,与产业息息相关的基础设施却几乎没有改变。

农田依然和40年前一样,灌溉渠道更是垮塌毁坏。
曾经郁郁葱葱的林子现在充斥着杂草和杂木,年年火灾不断。
偏远山洼的田地都被抛荒了,尽管在土地确权时被划为基本农田,但山上的路已经荒废。
唯一让人感到欣慰的是,家家的土房子变成了小楼房,但大家紧锁着大门,屋内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设施。

很多人买了车,但养车的开销让他们没有任何改变贫穷的余钱。
与30年前相比,现在很少有人在家,他们不得不外出打工来维持生计。
这些长大的孩子一旦不出去打工,真的会面临饥饿的威胁,更别说成家立业了。
镇上的小超市的蔬菜基本上都是从外省进口的,本地人卖菜几乎没有市场。

每年过年时,遍地都是奔驰宝马,各种富豪般阔气的打工仔,日夜不断的烟花爆竹,让我产生了一种身处盛世的错觉。
另一方面,我家乡的剧变也与矿资源的枯竭有关。
改革开放前,家乡拥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,吸引了大量人口和投资。
然而,经过30年的开采,矿资源已经逐渐枯竭,导致家乡的人口锐减,如今只剩下3000人的小镇。

回忆起童年时的小学,我深深感受到了家乡的变迁。
我的小学是一个宗祠改建而成的,至少自建国以来一直是这样。
宗祠的正房被改造成了教师办公室,供奉着佛像和祖宗像。
老师们就在木胎泥塑下摆桌子办公。

我记得帮老师收作业本时,作业本都是放在木胎泥塑脚下的平台上,整整齐齐地摆放着。
对于小学生来说,木胎泥塑有些可怖,有些像张牙舞爪的恶魔。
因此,我大多数时候只有在屋内有人的时候才敢进去,放下东西后就赶紧跑开。
学校是一个大院子,宗祠正房的左右两边新盖了六间瓦房作为教室。

整个院子后面是树林,有林间路,种着柏树和一些杂木,还有各种大大小小的塔。
然而,随着时间的推移,树林被改成了农田。
我记得大概在1993年左右,树林被全部砍伐,种上了玉米。
每年秋天,我们学生还要帮助老师去收玉米。

将课桌堆在教室后面,将玉米棒子拉到教室里,用手脱粒装袋。
当时的树林是一个宝贵的资源,可以作为文物,甚至可以开发成旅游景点。
然而,由于教师工资少,学校无法维持正常运营,最终导致了树林的改变。
虽然令人遗憾,但在当时的环境下,人们不得不寻找新的生计方式。

改革开放以前,家乡的老师们靠什么生存呢?那个时候,农民在单干后的最初几年还好一些,但之后负担越来越重,他们开始抱怨。
在这个时期,小轿车进口的数量越来越多,桑塔纳的价格超过了20万元。
然而,那时的万元户还不多,以市场换技术的理念成为了笑柄。
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矛盾在当时十分尖锐。

改革开放以来,我家乡发生了巨大的剧变。
基础设施的改善和矿产资源的枯竭成为了两个主要方面。
然而,这些变化也带来了新的问题,如农田的荒废和人口的外出打工。
家乡的变化让我不禁对“好日子”产生了一种错觉。

虽然家家户户的土房子变成了小楼房,但生活质量的提升并没有跟上。
改革开放带来了繁荣和机遇,但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问题。
人们需要面对这些问题,寻找适应新时代的生活方式。

相关文章

发表评论    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